跳到主要內容區
:::

學生念得吃力 老師教得費力 大學用原文書開課 愈來愈難(中國時報)

台灣大學生英語程度愈來愈差,教授上課還用原文書嗎?大學表示,沒有強制規定教授上課要用原文書或中文書,但理工醫農領域使用原文書比人文社會領域普遍。也有校務主管坦言,許多原文書有中譯本,而且學生英文閱讀能力降低,近年來愈來愈難使用原文書。

台大學術副校長陳良基指出,尊重老師依課程需要使用教科書,由於理工領域很多專業知識是國際共通,且許多國內的理工教授都用英文寫論文、教科書,因此,理工領域普遍使用原文書。

中山大學校長楊弘敦表示,理工醫農領域大多使用原文書,比人文社會領域更普遍,此外,除了領域不同外,有時候也要看學生的年級,例如,大一、大二的基礎課程,未必使用原文書。

東吳大學教務長張家銘觀察,過去使用原文書的情況普遍,但近年來愈來愈難維持,主要原因多數原文書已有中文翻譯本,且學生英文閱讀能力普遍比以前降低,對學生而言吃力,老師也得付出較多心力,因此,除了特定系所如法律系英美法組、商學院外,其他系多半會考量學生接受度,放棄使用原文書。

張家銘說,使用原文書是否能達成提升英文能力效果,要看能否徹底落實,若只是維持形式,效果不大。以社會學系為例,過去2年他曾開設大一社會學課程,仍堅持使用原文書,但有半數以上學生反應負擔太重,若沒足夠助教協助輔導,維繫困難。

大學生也都認為,看原文書閱讀速度較閱讀中文慢,得花更長時間理解,但從課程中習慣閱讀原文書,對於英語閱讀能力確實有所幫助,建議課程書目可中英並重,維持一定英文量。

就讀中部私立大學的李同學指出,一些英文不好的同學,對原文書的心態是「上有政策、下有對策」,選課前先看授課大綱及參考書單,避開原文書多的課程,若是必修課開了一堆原文書,就去找中譯本、同學們分工翻譯,或是求助GOOGLE翻譯。

台大政治系學生施以德說,看原文書的閱讀速度一定較慢,且有些內容要看2、3次才能理解,但直接看原文書有時比看2手的中文翻譯來得清楚,尤其是現在很多大陸翻譯的書,簡體字、語法及用字都和台灣不同,未必比原文書容易懂。

交大資工系學生葉登元表示,理工類課程多使用原文書,一開始閱讀時確實會有點吃力,很多專有名詞都要查字典,閱讀時間比看高中課本多許多倍,但久了,慢慢習慣閱讀英文,也就不覺得太困難,且固定閱讀英文,確實對增進英語閱讀能力有幫助。

實踐大學教務長黃博怡則認為,現代社會國際互動頻繁,已經很難找到一個工作是不需要使用英文,因此校內除了中文系外,幾乎所有科系都會使用到原文書,以管理學院為例,經濟學一定使用原文書,但同時也會搭配中文參考書籍,讓學生維持一定的英文閱讀量,「在一點點壓力下學生才能成長」。

2014-08-25╱中國時報╱第A6版╱話題╱胡清暉、洪欣慈
瀏覽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