獼猴、鯪鯉、狂犬病:淺山野生動物保育的熱門議題



中山大學位於台灣獼猴的棲地上,校園常遭柴山獼猴侵擾,有鑑於驅趕並非長久之計,決定透過教育宣導,營造動物友善校園。6月11日海科院舉辦野生動物保育演講,屏東科技大學野生動物保育研究所裴家騏教授針對獼猴、鯪鯉(俗稱穿山甲)、狂犬病等淺山野生動物保育的熱門議題,進行一場精彩的演講。
近年來人類對獼猴由正面印象轉變成負面印象,裴家騏認為只有不到5%的獼猴與人類發生衝突,人類卻要全部的獼猴物種都應該要負責任。人類餵食獼猴是人類與獼猴衝突最大主因,所以應該禁止餵食獼猴:不要餵食、不要接觸、不要攻擊、不要威赫、不要讓寵物趴趴走、不要在壽山野餐。
演講內容也介紹大家認識俗稱穿山甲的鯪鯉,瞭解其分佈、居住及覓食情形,裴家騏鼓勵對穿山甲的保育工作,推動結合文化產業及生態導覽解說的社區風氣。
1960年台灣宣布為狂犬病非疫區,但自2013年開始發現本土性鼬獾狂犬病疫情,演講中詳細講解鼬獾狂犬病在台灣分布情形及傳染途逕。
裴家騏指出,了解野生動物能增加自我保護的知識,應該多重視及關心淺山地區動物多樣性保育,建立環台保育帶的推動與規劃工作。
近年來人類對獼猴由正面印象轉變成負面印象,裴家騏認為只有不到5%的獼猴與人類發生衝突,人類卻要全部的獼猴物種都應該要負責任。人類餵食獼猴是人類與獼猴衝突最大主因,所以應該禁止餵食獼猴:不要餵食、不要接觸、不要攻擊、不要威赫、不要讓寵物趴趴走、不要在壽山野餐。
演講內容也介紹大家認識俗稱穿山甲的鯪鯉,瞭解其分佈、居住及覓食情形,裴家騏鼓勵對穿山甲的保育工作,推動結合文化產業及生態導覽解說的社區風氣。
1960年台灣宣布為狂犬病非疫區,但自2013年開始發現本土性鼬獾狂犬病疫情,演講中詳細講解鼬獾狂犬病在台灣分布情形及傳染途逕。
裴家騏指出,了解野生動物能增加自我保護的知識,應該多重視及關心淺山地區動物多樣性保育,建立環台保育帶的推動與規劃工作。
瀏覽數: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