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

20040512 身騎白馬走三關 明華園當家小生孫翠鳳分享戲劇人生 感動家族強烈凝聚力 積極投入本土戲曲文化傳承

20040512 明華園當家小生孫翠鳳今(12)日至國立中山大學與劇場藝術學系師生分享歌仔戲演藝生涯心得,孫翠鳳強調每次公演前的排練不下千百回,就是期望將最真最完美的演出呈現在觀眾眼前,以藉此將「認真」、「堅持」的信念傳達給師生,現場並即興示範教學,與學生同台表演「蘭花指」、「蓮花步」、「小生步法」,風趣解說逗得全場哄堂大笑。明華園下週五(05/21)晚間將在中山大學逸仙館粉墨登場,歡迎民眾自下週二開始免費索票看戲。

明華園屬於家族事業,整個家族成員均投入歌仔戲行業。孫翠鳳回憶當時嫁給夫婿,進入明華園這個大家庭時才真正接觸歌仔戲文化,當時的歌仔戲屬於黃昏產業,一般人觀念裡認為是「下三級」的行業,父母還千叮嚀萬交代別和進這個泥沼。

團主「老爹」,即她的公公不斷提醒的明華園家訓-「勤儉持家、知足常樂」讓她感受到家族成員努力讓歌仔戲繼續傳承下去的堅持,婆婆「飽時記得飢時」的叮嚀,成員三餐求飽不問精緻,努力唱戲的喜悅滿足都在在令她感動不已,毫無保留地投入本土戲曲文化行業。

孫翠鳳說「多戲多人看」也是明華園一直努力的目標,將傳統戲曲藝術深植民眾日常生活之中,讓台灣土生土長的歌仔戲得以源遠流傳,此外也將台灣傳統善良淳樸的價值觀、忠孝仁義道德信念融入劇碼。她也希望除了演員的堅持,也希望民眾能多多支持本土戲劇文化。

劇場藝術學系主任石光生表示,劇藝系講求理論與實務相互印證結合,特別是戲劇、舞蹈等運用肢體語言的藝術活動,一定要親身實作才能體會各身段、手勢、唱腔、表情所象徵的意義。石光生強調歌仔戲可說是台灣本土文化代表之一,其中蘊含對鄉土人情的熱情與關懷,透過說唱表演方式,讓民眾體會學習應有的道德倫常觀念。特別是早期教育不普及、民眾識字率低,歌仔戲往往是推行政策很重要的媒介,留意廢容器內積水以免滋生病媒蚊,或是端正選風不買票收賄等訊息多有賴歌仔戲借戲曲傳達給民眾。

此外,石主任也希望系上學生能藉由與一流表演團體的接觸,了解實際藝術活動運作情形,了解除了舞台前的光鮮亮麗、享受鎂光燈的矚目外,更應體會舞台後準備前的辛苦,沒有累積汗水、淚水,以及演員間的默契與合作,無法成就完美成功的的表演,更遑論觀眾的掌聲肯定。

上台一同表演歌仔戲身段、被孫翠鳳稱讚很有「笑果」的劇藝系學生吳柏甫認為收穫頗多,特別是像孫翠鳳實務經驗豐富的演員,更應把握機會多學習,她示範的「旦」角的細膩神韻、「生」角的昂宇睥睨,讓吳柏甫對神情運用有更深層的認識。

明華園戲劇團自1929年由創辦人陳明吉成立迄今已逾70年,也陪著百年的台灣歌仔戲一同走過大半個歷史。目前明華園共分為天、地、玄、黃、日、月、星、辰等八個分團,皆由老團長子孫繼承發揚。

從草創的艱難,日據時代的禁錮,光復初期的蓬勃,六、七O年代的低潮,八O年代的蛻變到九O年代的飛升,在歷經社會形態種種轉變與衝擊中,明華園開創出獨特風格,以狂野亮麗的舞台色彩,活潑奔放的演出形式,和堅持自行創作、呼應時代脈動的戲劇內涵,成為現今最受台灣人喜愛的歌仔戲團之一。
明華園每年有近兩百場演出,不僅將民間歌仔戲由野台推入國家藝術殿堂,足跡遍及台灣各大小鄉鎮校園、醫院。明華園也常受邀至日本、東南亞、北京、法國、美國等國演出。

孫翠鳳歷年演出作品
1986年「劉全進瓜」→劉全
1988年「紅塵菩提」→趙武環
1989年「財神下凡」→黃天寶
1989年「真命天子」→展若塵
1990年「濟公活佛」→胡偉冠
1992年「逐鹿天下」→項羽
1993年「李靖斬龍」→李靖
1993年「界牌關傳說」→羅通
1994年「薛丁山傳奇」→薛丁山
1994年「鴛鴦槍」→李忱
1996年「燕雲十六州」→耶律青龍
1999年「武松打虎」→武松
2000年「乘願再來」→梵洛佳&端木助
2001年「白蛇傳」→白素貞
2002年「鴨母王」→朱一貴
2002年「獅子王」→戰陀勵
2003年「劍神呂洞賓」→呂洞賓
瀏覽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