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

陳冠宇:馬尼拉海溝可能造成兩岸海嘯(中國評論)

台灣中山大學海下科技暨應用海洋物理研究所副教授陳冠宇接受中評社專訪時表示,台灣已經有144年沒發生海嘯了,但台灣地處馬尼拉海溝地震帶,還是要注意。至於外界認為,發生地震、海嘯是地球暖化、或大自然反撲,他表示應該無關。

陳冠宇表示,台灣曾有三次海嘯,一次是1661年的台南安平、一次在1781年西南部地區,最近的一次是1867年發生在基隆。也就是說,台灣已經144年沒有發生海嘯、西南沿海則有220多年沒有發生海嘯。

他說,從2004年開始世界各地陸續有海嘯發生,之所以會發生海嘯,是發生地震時,地震源在海底、淺層、上下的地震,至少要在6級以上才會引發海嘯。海嘯和海水倒灌不同,海嘯是非氣候因素影響,也就是地震等引發,海水倒灌則是氣候因素造成,通常是颱風帶來的影響,而海嘯也有分大、小海嘯,不是說每個海嘯就會帶來災難。

陳冠宇指出,中山大學研發一套海嘯速算系統,從地震規模、緯度、經度及深度等,可以算出海嘯可能發生的規模,可以及時向沿海民眾告知疏散,避免不必要的傷亡。

他表示,台灣和菲律賓之間有一條馬尼拉海溝,這裡屬於海洋地震層,所以在菲律賓、台灣都曾發生過多次地震,尤其台灣西南部的地震,多數就是因為馬尼拉海溝引起,台灣1781年的海嘯,地震源就是在馬尼拉海溝。

陳冠宇說,據他瞭解,大陸也相當關心馬尼拉海溝可能造成的地震引發海嘯,已經在海南附近設一套系統,監測馬尼拉海溝的動態。

至於台灣已經144年沒發生過海嘯,是否會再度發生?陳冠宇認為,這個不能估算,但只要地震源在海底,屬淺層、上下的地震,地震在6級以上就有可能發生。

他說,以前發生海嘯,會造成沿海居民傷亡,現在海邊的人口越來越多,許多核能發電廠也建在海岸邊,如果發生海嘯,核電廠也容易發生輻射外洩的危機,這是大家很關心的。

陳冠宇表示,就高雄的地形來看,中山大學所屬的鼓山地區是山區,地形較高,而左營區有軍港,地形低,所以地形越低的地區,越要注意,不管是颱風、或是地震,最好都能到地形較高的地方避難。

2011-03-19/中國評論/中評社 張啟芳攝
瀏覽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