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

阿瑪斯號殘骸 續危害龍坑海域 擱淺屆兩年 生態災難蔓延近兩萬平方公尺 超級大暗礁 裂解船體威脅行船安全 造成無數潮間帶生物死亡 (中國時報)

阿瑪斯號貨輪擱淺事件,即將屆滿兩週年,貨輪沈入海底也有半年以上,這個曾經重創南台灣墾丁國家公園海域污染事件,逐漸在國人記憶中消褪,但阿瑪斯號沈船卻仍繼續危害墾丁國家公園海域,附近海域珊瑚部分已出現白化或被船身殘骸刮除死亡,再加上三、四噸的鐵礦砂,隨著潮流四散並覆蓋海床上的生物棲地,受到破壞的面積,已超過一萬八千平方公尺。

中研院動物所副研究員鄭明修說,該地區海域除了受到重創後,不但生態環境受到破壞,附近海域也成為永遠的危險海域,各種船隻禁止進入,以免再次碰撞阿瑪斯號這一座﹁大暗礁﹂,發生二度海難事件。

阿瑪斯號擱淺事件,讓環保署長林俊義黯然下台。接任環保署長郝龍斌在墾丁油污週年的記者會上,宣布將一月十四日定為﹁台灣海域受難日﹂,希望大家不要忘記油污染的傷害,同時也提醒政府相關單位,應該致力保護海洋。但是,郝龍斌的宣示,顯然並未替墾丁龍坑海域帶來新希望。

九十一年六月初,負責打撈作業的交通部宣稱:殘骸大多已被打撈上岸,並運往高雄港區處理,並通知各單位準備結案。但根據鄭明修的追蹤了解,阿瑪斯貨輪的船體約二萬一千餘公噸,打撈起來的殘骸約一千多公噸,充其量實際打撈起來的殘骸也才十分之一而已。

進入沈船海域可以發現,阿瑪斯貨輪的殘骸,在海底滾動、衝撞了近兩年,已裂解成六截、十七塊大殘骸,以及難 以計算之小鐵片,這些殘骸主要散佈的範圍約三七0公尺乘以二五0公尺,離岸約一到一.四公里,水深一一.五米到十六米之間,初估遭破壞的面積約一萬八千平方公尺。

這些殘骸鐵片隨著潮浪翻滾、衝撞,除了刮除附近礁岩上的生物及活珊瑚以外,鐵礦沙和金屬的船殼,受到海水侵泡之後,會逐漸的鏽蝕,大量的鏽水或金屬離子,會進入附近的海域,珊瑚礁及魚苗都會受到影響。而負責船貨移除的交通部官員表示,因為船貨移除經費四百多萬美元已快用光,受限於經費問題,已決定將這些殘骸礦砂留在原地,充作人工魚礁,不再加以處理。

為了評估阿瑪斯貨輪漏油事件,對海洋生態造成的損失,環保署及墾丁國家公園也委託海洋生物博物館的研究人員,持續在進行海域監測,一年多來,發現潮間帶的生物相, 表面上看起來似乎已經慢慢在回復,但實際上,有多少物種或生物,在這一場風暴中消失了,學術界到目前為止,還在尋找答案,龍坑的生態環境,在阿瑪斯貨輪污染事件之前,並沒有建立完整的基礎資料,所以學術界在事件之後的調查,沒有辦法明確對照,生態環境到底恢復了幾成,這是生態保育學界目前最感遺憾的事情。

台大地理系教授王鑫及中山大學海洋環境及工程系副教授面文彥都說,很難處理是一個事實,但是不是就不要處理,仍需要進一步探討,不能官方說了就算了,擺在那裡的確會對龍坑保護區造成污染與破壞,則是不爭的事實。他們也都承認,這樣的生態災難實在是可以避免,但因掌握的時間不精確,才會造成無可彌補缺憾。

鄭明修說,龍坑海域冬季強勁的風與浪 ,雖然加速了潮間帶油污的清除,但是潮浪的力量,卻也將擱淺的阿瑪斯號貨輪完全摧毀。九十年二月底,阿瑪斯號貨輪的船身就已經斷裂成兩截,導致船艙內的礦砂外漏。尤其,從九十年六月起,前後經歷了五個颱風的襲擊之後,貨輪主體更分解成六截,船尾與船頭就往西北漂移,船頭不但被推移到離岸邊不到二百公尺。

在貨輪擱淺了六個月之後,龍坑生態研究人員鄭明修以協助公視再一次潛水回到海難現場時,發現阿瑪斯號貨輪的殘骸碎片,散落在十米到十八米深的近岸海域。部分船體撞擊礁岩所遺留的痕跡,更是處處可見,這些散落的船殼鐵片,就像脫殭野馬似的,在海底隨著潮浪翻滾、衝撞,附近海底的活珊瑚,部分已出現白化或被船身殘骸刮除的死亡現象,這些畫面,將在今日的公視正式播出,以喚醒國人重視此一問題。

淺水域十公尺左右,原本珊瑚群聚的覆蓋率是百分之八十、九十,經過阿瑪斯號碎片刮磨過的珊瑚礁,破損相當嚴 重,礁岩上的生物受到很大的傷害。

較令人擔心的是,這些逐漸裂解的船體,將隨著季風或颱風的強浪,在附近海域四處飄移,就如同一個流動的暗礁,對途經當地的船隻,將造成安全威脅。另外,船體都是一些金屬物質,如果繼續殘留在珊瑚礁海域,將影響珊瑚幼苗的著苗率,抑制珊瑚繁殖。

鄭明修說,當時就曾經告知相關單位如果要做漁礁,必須拖到外海四十公尺水深地方,這樣才不會受到海浪拍打影響,但這項忠告仍言猶在耳,卻因為一場颱風而無法及時完成拖離,而造成無法收拾的困境。

墾丁國家公園的陸域與海域範圍,廣達三萬三千多公頃,龍坑生態保護區內,有高位珊瑚礁所組成的崩崖、峽谷等特有地形景觀,更有珍貴的潮間帶生物,如藻類、蝦、蟹、貝類等珊瑚裙礁生態系,在墾丁海域的鯨豚族群量,高達十五種,二千多隻,而海鳥也接近三十種。這樣的豐富的自然資源是大自然的,何時才能擺脫污染破壞的夢魘?坑生態保護區內,有高位珊瑚礁所組成的崩

2003-01-09╱中國時報╱第05版╱焦點新聞╱呂理德╱調查採訪
瀏覽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