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

關係行銷 建立長期互利網絡 「有關係就沒關係,沒關係就找關係」,一語道盡中國人對於「關係」的重視,對於企業在關係行銷上的運用,專家學者提

主 持 人:周逸衡(中山大學企管系教授)

與 談 人:張重昭(台大商學研究所所長)

張愛華(政大企管系副教授)

趙義隆(台大國際企業研究所教授)

採訪整理:吳婉芳

大陸有句順口遛「有關係就沒關係,沒關係就找關係」,一語道盡中國人對於「關係」的重視,關係行銷在行銷策略上扮演什麼角色呢?專家學者對於關係行銷是資訊管理的運用,還是人際網絡的運用,提出一些不同見解。

張愛華指出,關係行銷建構在「彼此有利」的基礎上,企業提供利基以長久建立關係,基於學習成本的考量與效果如何的考量,企業必須有選擇、辨認客戶的能力,辨識建立關係的可能性,才能有效創造更多關係行銷的價值。

東西方文化背景不同,對於「關係」定義不同,內涵也不同。趙義隆說,中國人所謂「有關係就沒關係,沒關係就找關係」,對於關係的認同與運作,外國人很難懂的同宗、同學、同校、同鄉,甚至同血型、同星座的「三同」、「五同」的關係。

以前的關係在於「交換」,現在則是「連結」。但是這種關係鏈結構很脆弱,可能因為某些因素而產生變化。對企業而言,顧客、上下游供應商、員工等任何人都是關係。現代電子商務的觀念,B2C、B2B、C2C,任何行銷模式都是一種關係連結,因而建構的關係行銷。

關係行銷七大重點

張重昭指出,關係行銷著眼點還是在長期關係的建構,關係無法永久但可以長期。關係行銷是雙方長期互利的交換關係,俗話說「買賣不成人情在」,做不成生意就做朋友,生意與朋友關係是長期互動關係。

關係行銷的成功因素很多,幾個重點包括:

一、關係導向:做關係的觀念要改,建構關係不僅是功能性與社交性,導向顧客滿意度的提高,企業關係行銷才稱得上成功。

二、積極主動:企業要主動找關係做行銷,賣方通常比比買方積極行事,如同男女朋友交往,男生一般要追女生,關係建立才易成功。

三、漸進行事:企業不可能一次全部滿足所有顧客,考量成本與人力時間因素,必須根據公司策略目標,將顧客分類再進行關係行銷,何況關係的廣度、寬度都要兼顧,必須漸進進行。

四、生命周期:關係也有生命周期,從「建立、強化、維持、重新調整」不同階段,運作方式也不同。

五、點、線、面的關係行銷:關係是由互動中逐步提升,先由一個點切入,再建人脈的線,進一步形成人際網絡。其間關係行銷過程中,有一點被破壞了,還有其它點線的關係存在。

六、全面性的交換關係:關係行銷不再只是財物力的交換,也是資訊與結構策略關係的結合,全面性的關係交換才算是成功。

七、互信與承諾的建立:時代環境、商業模式的更迭,關係行銷再大的變化組合,互信與承諾還是成功的關鍵因素。

趙義隆表示,關係雖然會出現生命周期,但是,關係行銷到後段的部分,不一定是彼此關係的終止,從「顧客管理」的角度而言,關係行銷的資料只是進入「冬眠」,可以運用IT的資料知識管理,再研發如何再度連結互動,並延續關係行銷。

妥善移轉顧客關係

員工離職應該把顧客關係做很好的交待或移轉,張愛華表示,做關係行銷也要重視成本考量,妥當移轉顧客關係可減少成本。關係行銷中,誠信是一個資源,「老顧客」使得公司減少學習成本,顧客關係管理使公司更了解顧客的需求,提供更具差異化與利益的商品給顧客,因而建立財務、社會與結構的利益交換,關係行銷才有意義。

另外,工業品比較容易進行契約關係,可以大量製造產品,而不是根據顧客需求量身訂作。服務業較具關係行銷的發展空間,但是對員工的訓練就很重要,否則再好的產品也可能無法贏得顧客的心。

趙義隆表示,知識管理的研究曾試著把關係外顯化,建立參考模式,結果發現填寫再多的關係資料,有些東西就是無法具體化,例如關係中的「革命感情」就很難表達。例如,統一超商的案例,他們分析便當市場找出懷舊、人情味的訴求特點,就委外訂製產品,與其它廠商分享關係,因而創造出新市場。開發與找到適當的供應商,在如此過程,競爭關係可能轉換為「創合」或是「競合」的關係,強化彼此競爭連結。

張重昭說,西方法制社會表彰「契約」關係,東方「握手」就是承諾,對於「關係」的意涵是不一樣,跟民族性、文化背景有關。

西方「理性」維持關係,重視關係價值的本質,東方重視感性,強調「奇檬子」,延續關係的過程,送月曆、皮包、原子筆等小東西,以彰顯人情味,關係行銷出現「非利益」交換的感覺。

資訊管理對關係行銷的影響,趙義隆表示,一、資訊管理不一定可以做好關係行銷,很多的關係鏈的結構容易受到一些因素破壞,甚至第一線服務人員的應變與態度都會影響顧客對企業形象的好壞,關係行銷好壞的評價也隨時會變動。二、高階主管必須有顧客管理的觀念,落實架構顧客管理的資訊系統與作業。三、員工的教育訓練也是很重要的影響因素,作業過程中的貫徹力、執行力都會影響關係行銷。四、關係行銷的顧客印象不一定穩定,過度的關係連結可能會強化,也可能形成摩擦,有時候顧客不喜歡資料暴露在某集團所有事業體的運作下。五、顧客資料不一定會用得到,行銷決戰點還是在臨場與當時的時間點,尤其是服務業,例如餐飲業,顧客因口碑上門消費,可是實地與實質的體驗可能產生不同的印象,使得關係結構鏈受到破壞。

張重昭表示,東西的價值判斷因人因時地而不同,工業產品的品質可以看得到,服務性的產品則比較重視感覺,所以,有些行業的商品較無法運用資料去評估價值,必須建立信任關係去實質接觸。企業需要更了解顧客,累積知識才能提供更符合顧客想要的東西或價值。

關係行銷網狀發展

全方位服務「綁住」顧客,使得顧客擔心轉換的成本太高,而放棄轉換,因此「多重關係」,網狀的交換關係,將是一種關係行銷的趨勢。

趙義隆說,全球運籌趨勢之下,一張信用卡行遍天下?關係行銷買賣雙方應該多黏才好呢?顧客要不要被黏?企業必須考慮顧客心理的「趨同性」與「趨異性」。「適度黏度」的操作才不會造成顧客覺得被騷擾,企業不可能運用所有顧客的關係。消基會曾經研究金控公司運用資料違法的問題,這種個人資料與關係的被運用或轉換的問題,在未來的關係行銷問題探討,將日益受到重視。

張愛華說,商務旅館很適合做關係行銷,和顧客保持有點黏有點不黏的關係,長期建立親切、認知的印象,再衍生與旅館相關行業提供服務,關係行銷就可以使上很大的力量。

關係行銷和知識管理連結,勢必做得更好。張愛華認為甚至上下游的關係連結、經銷商的連盟,領導人的關係行銷,都可能藉由資訊知識管理,使得任何形式的關係行銷更有效益,更彰顯它的價值。關係行銷與資訊管理方運用,台灣絕對可以做得比其它國家更好。

2004-01-09╱經濟日報╱第40版╱副刊企管╱台北訊
瀏覽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