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為中山大學退休教授、台灣安全促進會會長陳茂雄
民進黨即將選舉黨主席,派系鬥爭是意料中事。民進黨的派系雖然早已宣布解散,事實上只是派系重組而已,派系從來就沒有消失過。民進黨的派系糾葛是2000年以後才擴大,以前的鬥爭只出現在政治人物,一般民眾沒有介入,可是2000年以後,一般民眾逐漸加入鬥爭,形成全國性的派系對立,所以會如此,是拜綠營媒體之賜。
綠營檢討失敗的選舉時,都會將媒體列為最重要的因素,綠營的人認為國民黨擁有強勢的媒體,灌輸給民眾錯誤的觀念,才造成綠營的選戰不如藍營,因而認定綠營輸在媒體。只是綠營的人沒有思考到,在2000年以前綠營真的在媒體居弱勢,可是政治版圖卻快速成長,後來有了不弱的媒體,政治版圖反而萎縮。
綠營的媒體並非弱勢,在平面媒體方面,台灣的兩大報,一個只追新聞,不分藍綠;另一個卻是深綠的報紙,應該是藍營埋怨平面媒體不如綠營才對,怎麼變成綠營在媒體屬弱勢?在電視媒體方面,長期來談話性電視節目的收視率是綠營電視台居冠,不過在總統大選前另一個新的談話性節目後來居上,只是該節目藍綠的聲音幾乎對等出現,不能算是藍營的節目,所以在電視方面綠營也不是弱勢。
在廣播電台方面,多數電台只從事商業行為,不牽涉政治,涉入政治較深的反而是綠營電台比較多,這一點讓國民黨相當不滿。顯然的,綜合平面媒體、電視媒體、廣播電台等,綠營絕不是弱勢,可是在行銷政治理念時,綠營卻被打趴了。
綠營的媒體不算弱勢,可是每次選舉,在媒體戰方面藍營都佔了上風。藍綠雙方打泥巴戰時,幾乎都是綠營吃了敗仗。藍綠雙方的基本盤不容易受到媒體的影響,所以媒體能左右的只是那些沒有固定支持特定政黨的中性選民,在媒體戰綠不如藍是因為中性選民比較相信藍營媒體,這是綠營媒體要檢討的地方。
激烈內鬥痛打對手
馬英九的政績不佳,不只綠營媒體討伐,連藍營媒體也加入圍剿。大家回憶一下,若是陳水扁施政錯誤,綠營媒體會不會加入圍剿?有一個深藍的平面媒體竟然容許一位極端反馬的政論家寫專欄,綠營媒體能否做到這一點?媒體有政治立場是無可厚非,但至少要假裝一下公正。綠營媒體的習性是二分法,其言論只要讓深綠人士興奮而已,連「假仙」一下都懶得做,只是當深綠人士在興奮時,中性選民做何感想?會不會相信那些媒體?
由於二分法的習性,綠營媒體不容易取得中性選民信任,所以在介入藍綠對決時,不容易發揮影響力,因為絕大部分中性選民將綠營媒體當作政黨宣傳機構。綠營媒體在外鬥方面算是外行,在內鬥方面卻是相當內行。由於二分法的習性,介入內鬥時,會將支持對象的對手打得體無完膚。在外鬥時沒有影響力,在內鬥方面卻發揮得淋漓盡致。
早期民進黨的內鬥只侷限在政治人物,絕大部分支持民眾並不介入,可是在綠營媒體茁壯之後,由於媒體介入內鬥,也將支持民眾帶入鬥爭,因而形成全國性的派系對決,不只政治人物鬥爭,連支持民眾也打得難分難解,綠營媒體可算是民進黨派系鬥爭的元兇。
2012-04-13╱蘋果日報╱陳茂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