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

掌握國際禮儀 在社交場合如魚得水

張文雄先生說明公筷母匙的概念圖片
張文雄先生說明公筷母匙的概念
張文雄先生比較中西餐宴的不同圖片
張文雄先生比較中西餐宴的不同
滿場且聚精會神聆聽的觀眾圖片
滿場且聚精會神聆聽的觀眾
觀眾踴躍發言提問圖片
觀眾踴躍發言提問
會後與張文雄先生大合照圖片
會後與張文雄先生大合照
掌握國際禮儀  在社交場合如魚得水圖片
【校園記者涂憶君採訪報導】中山大學國際事務處於9日舉辦了「你懂什麼叫做『禮』嗎」講座,邀請到前駐玻利維亞代表張文雄先生,教授學生各式符合社交場合的國際禮儀。多年的外交經驗讓張文雄先生熟知交際的進退權衡之道,左右逢源的精闢演說逗得滿場觀眾笑聲連連。

張文雄先生表示,台灣人民對於國際禮儀的知識「依舊沒有隨著來台或出國觀光人數的逐年增加而增長」,為了讓台灣能夠立足國際舞台,「所以我不間斷地到處演講」,企圖讓國際禮儀在每個人的心中扎根。他語重心長地告訴所有與會者,如果因為不懂禮儀而守不住餐桌上的一個小小麵包,「就更不用說我們能夠齊家、治國、平天下!」

張文雄先生列舉了食、衣、住、行各種生活層面的禮節,向在場觀眾說明正確的應對方式。以最基本的飲食禮節為例,台灣人對於餐敘過程中曲身撿拾掉落的物品習以為常,但在國際禮儀規範中,此種行為被視為有不良意圖,應請服務生代為撿拾;衣著部分,男士穿著西裝在起身致意或交談時,西裝外套無論是二或三個鈕扣,都應保持最下面釦子不扣的狀態;女士或坐或站,都應將套裝外套緊扣,除了以上簡列的標準國際禮儀,張文雄先生還導正了許多台灣相沿成性的錯誤習慣,讓觀眾驚呼不已。

從職業外交官到國際禮儀講師,這樣的轉變是來自於張文雄先生從工作及生活經驗中,發現國人普遍對於國際禮儀認知的不足。張文雄先生表示,他曾經服務過玻利維亞等五個國家,雖然該等國家的國民平均所得都低於台灣,然其國民對於國際禮儀的知識卻遠超過台灣國民。這種弔詭的現象,追根究柢,乃是這些國家都將國際禮儀納入教育制度當中;反觀台灣,國際禮儀卻沒有成為大學通識教育的課程,使得許多大學生對國際禮儀這方面的了解,大多一無所知。

張文雄先生期待國人能具有良好的國際觀。心懷如此重大的使命,使得張文雄先生積極在全台各地講授「國際禮儀」。近四年來已在各界講授400多場,邀請單位包含政府單位、科技公司、保險公司及重要訓練機構等等;尤其先後已在台大、清華、成功及中山等80多所大學講授國際禮儀,印象至為深刻。張文雄先生這次首次來到中山大學演講,更是獲得全體師生的熱烈迴響,佳評如潮。張文雄先生幽默風趣的講授方式,深受學生喜愛;更有學生表示:「張文雄先生用有趣的方式清楚地教導國際禮儀知識,使得同學在如沐春風中受用無盡。」

講座最後,張文雄先生也留下個人信箱,歡迎同學寫信深入了解國際禮儀相關知識。整場講座也在熱情的觀眾與張文雄先生的大合照中畫下完美的句點。
瀏覽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