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

兩岸/台灣新生代西進潮之二:掌握大陸機遇期(中央日報)

台灣大學政治系副教授彭錦鵬21日在臉書貼了一篇談上海進步的文章,感嘆地說台灣的年輕人,可以忽視掉全球化和競爭威脅的存在?今年35歲,預計2年後畢業的台大政治系博士生、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助理研究員王皓平堅定地說,未來華語學術戰場在大陸!輔英科技大學教授蘇嘉宏更預測,未來十年,亞太地區前一百大學排名,大陸大學會從目前的10所增至2到3倍,台灣學者要把握初期發展階段,此機遇千載難逢。

根據中評社26日報導指出,大陸國台辦主任王毅日前在海峽論壇宣布,台灣居民可以在大陸高校申請教師資格證。在大陸高校工作的台胞,凡已辦理居住證明的,可申請認定大陸高校相應種類的教師資格,條件和程序與大陸申請人相同。台灣許多年輕學者,眼睛都亮了起來。

今年41歲的私立台北城市科技大學助理教授鄭明德也規劃,若有機會,考慮到大陸教個幾年書,多了解不同社會環境、不同學生。台大政治系畢業,擁有德國自由柏林大學政治學博士學位的中山大學公共事務管理研究所助理教授劉明德,今年9月就要到四川大學任教了。

台大政治系退休後,轉到文化大學任教的曹俊漢教授在一個場合遇到學生王皓平,特別叮嚀不要只把眼光放在台灣,不要太在意待遇多少,前景更重要。

鄭明德分析,多年前大陸就用高薪挖角台灣頂尖學者,包括以賽局與產業競爭策略課程當紅的台大國際企業教授巫和懋,目前已是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常務副院長。政治大學金融系教授霍德明、台大經濟系教授朱家祥都聯袂到北大任教。

相較於台灣知名教授被挖角到大陸,留在台灣的年輕博士絕大多數面臨教職一位難求的窘境。王皓平分析,台灣的本土博士至少要在外面闖3年才有可能取得一個教職。一線大學只要有缺,求職者擠破頭。之前新竹清華大學理工系所一個職缺,有近200人去應徵,應徵者除了美國長春藤名校博士,甚至還有台灣私立大學院長。台灣博士過剩太嚴重了。

成大政治經濟研究所副教授周志杰細數,以位於台南的成大為例,社科院招聘助理教授,一次就有30至40位博士報名稀鬆平常;工科領域更競爭,一個工學院相關科系的助理教授職缺,動輒就有上百位博士來應徵。

成大政治經濟研究所助理教授黃清賢強調,台灣高教開放及少子化,讓高教師資呈現飽和,不但公立大學師資一位難求,私立大學更是緊張,因為招生人數不足,現職的高教資都可能飯碗不保。這一點,從私校要積極招收陸生可以看得出來。自己任職的研究所已近二年未招聘新師資,社科院、理工學院教授退休甚至有出缺不補;大陸開了一扇窗,兩岸又是同文同種,對台灣許多青年學者而言,確實有吸引力。
  
鄭明德分析,目前大陸大學院校的教授薪資還不及台灣,但授課時數、房屋補貼及子女教育補貼等比台灣優惠,類似過去的軍公教待遇。輔英科技大學教授蘇嘉宏評估,目前港澳高教教職薪資約為台灣4倍,而台灣則是大陸的3至4倍。因此,就其所知台灣在大陸專任教授不多,大部分是法律、會計、企管等社科領域的權威名師被挖角。

蘇嘉宏說,現階段台灣教授在大陸任教,通常採取短期講學型式,以單元講座或客座教授身分往返兩岸,屬於學術交流互動性質。究其根本,一來,市場背後驅力為主因,現在看來誘因不高;二者,大陸人才濟濟,競爭激烈,台灣年輕博士赴陸謀職本身須具備一定實力,才可面對各地人才挑戰。

南台灣學術重鎮、中山大學政治學研究所教授兼所長廖達琪則是鼓勵年輕人,只要是人才,全球都會爭取,本身要具備能力,才會受重用,不要認為大陸企業會因為你是台灣同胞錄用你。現在台灣的年輕人在工作選擇上不會有意識型態,全看市場需求,面對競爭,能在社會生存最重要,去哪裡就業不是問題,大陸勞動人口多,不會需要台灣的藍領階級,白領階級要有相當的本事,大陸企業才會聘用。

在大陸高校申請教師資格證方面,台生會副會長陳正騰指出,過去台灣居民與畢業台生到大陸任教,都是一次約聘三年,保險、住房、津貼等福利待遇因此較差,現在比照本地人後,福利待遇便可以獲得改善。台灣居民與台生在大陸任教過去也有升等的問題,如果在單一學校任教,從助理教授升到副教授是沒問題的,但如果出現跨校任教的情形,那年資就沒有辦法累積。目前在大陸任教的台灣人粗估有100到200人,在這次政策開放後,可望增加到300至500人,是台灣高學歷高失業問題獲解決的一個方式。

對於台灣的年輕博士西進謀職,是否是未來趨勢?國民黨中常委姚江臨認同這個看法,這主要在於台灣無法創造很好的就業機會與待遇來滿足這些年輕的博士,今天不願待在台灣而要跑到大陸謀職,一定有他的考量,包括工作的尊嚴,肚子能飽、薪水能多,這是最基本的條件。
 
至於年輕博士西進謀職,是否是未來趨勢?國民黨智庫、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國安組顧問曾復生認為,大陸目前以優惠方式來處理就業問題,但只是暫時性,真正關鍵在於個人能否禁得起國際競爭的考驗,有待觀察。

對於台灣的未來,任教於成大的黃清賢表示,全球化的時代,世界各國都在挖人才,台灣最強的就是人力資源,高教要何去何從?台灣應該要有積極作為。他主張,台灣也可以評估對陸生及大陸高教師資做有條件開放,充實台灣產業需求,以更開放的心胸,創造雙贏。

長期觀察兩岸關係的周志杰也認為,人才的流通已經非政策法令限制可以抵擋。大陸的開放高校教職給台灣人,對台灣年青的高階人才吸引,會有很大的驅動力,吸引力甚至比平潭實驗區還要大得多,台灣在這方面不可輕忽。

2012-06-26╱中央日報網路報╱陳恆光╱整理
瀏覽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