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

校史

民國70年代,臺灣整體經濟發展起飛,社會對於高等教育的關注與重視也與日俱增,當時重要的知名大學都位於北臺灣,南臺灣高屏地區尚無國立大學之設置。為了平衡南北教育的發展,政府決定在南部籌建綜合大學,並以紀念 國父孫中山先生而命名為「中山大學」,校址擇定設於高雄市西子灣畔,並成立4系2所,於民國69年(1980年)秋季開始招生。本校成立後,為了進一步紀念 國父的功績,報請教育部改以 國父的誕辰11月12日為中山大學的校慶日,並以「博學,審問,慎思,明辨,篤行」為本校之校訓。
中山大學建校後,首任校長李煥篳路籃縷,以啟山林,後經趙金祁校長、林基源校長、劉維琪校長、張宗仁校長、楊弘敦校長、鄭英耀校長及現任李志鵬校長之經營擘劃,承先啟後,繼往開來,發展至今共計十個學院,除了原有之文學院、理學院、工學院、管理學院、海洋科學學院、社會科學院及西灣學院之外,於民國111年8月成立醫學院,同年亦成立國際金融研究學院與半導體及重點科技研究學院,促進國家重點領域產學合作及人才培育之創新,強化產業競爭力,展現本校在人才培育與學術研究的能量與競爭優勢,蔚然成為南臺灣學術重鎮,不僅躋身全國重點研究型大學,也立足國際知名一流大學行列。
本校以堅守人本關懷的教育價值,以追求學術卓越、促進社會流動為發展方向,培育社會菁英與領導人才。未來,我們將秉持著這份信念與對社會的責任,使中山大學成為莘莘學子嚮往,優秀人才聚集,校友引以為傲的一流學府,繼續在臺灣締造更多輝煌成就,在不斷挑戰、蛻變、躍升之際,以「成為臺灣南方的哈佛大學,提供大南方發展所需要的人才和創意」為願景,提供大南方發展所需的人力和創意,擔當起南臺灣學術、文化、人才培育及產業發展的發動機。